我第一份工作,金融業(yè)當會計,一次面試一次中。
第一份工作的同事跳槽去競業(yè),然后挖我過去當業(yè)務,因為是被挖所以也是一次面試一次中。
第三份工作就轉到人事,我面試了兩家公司,拿到一個錄取。
在找第四份工作時,我面了兩家公司,一家有錄取,另一家沒錄取,我也很明白沒錄取的原因,因為那家公司的人資都做行政,不用負責約訪跟面試。
在找第五份工作時,我面了三家公司,都是新創(chuàng),兩家有錄取,另一家到復試階段我就婉拒,因為已經(jīng)被其他公司錄取。
我目前這份工作是第六份,是回任,所以沒有面試。
工作這十年來,收過7 個offer,被錄取的機率是77.778%,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核心精神就是把面試當作在談合作。
舉個例子會比較清楚:
想像一個室內設計師在跟業(yè)主開會的時候都討論什么?
可能會詢問對方想要什么風格、有什么需求、有多少預算…之類的,然后設計師會依著對方的敘述提出專業(yè)的建議,例如,因為房屋結構如何如何,所以建議不要用什么建材之類的好。
?
那我們再想像一個室內設計師去設計師事務所面試,會討論什么?
可能會敘述自己作過什么方案,什么客戶,處理什么危機,之類的。
?
這兩者的差別在于
用談合作的方式,基本上就可以預見未來的工作樣貌,不論是對面試者或企業(yè)。也就是說,從一個企業(yè)內部真實的議題出發(fā),面試者提出他的想法,企業(yè)可以直接判斷,這個想法符不符合他們的期望,而面試者也可以透過這些討論,來了解這個職位雷不雷? 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期望,可以更了解公司內部狀況。
?
不少的面試者,都習慣用行為事例面談,用過去的案例佐證自己的能力,也許多面試官習慣用這樣的面試手法,但我不想那樣(我94任性)在面試中我會扭轉局面,主動詢問企業(yè)目前遇到的困難是什么,接著我提出我的觀點。
要注意,也不要讓面試官一直引導你說出過去的行為事例,就是要把麥克風搶過來這樣。
這樣的好處是什么?
當你過去沒有實際相關經(jīng)驗的時候,但有滿滿想法的時候,把面試當作在談合作的方式,就很適合。我在面試人資幕僚的時候,我當時只有招募經(jīng)驗跟一點員工關懷經(jīng)驗,其他制度建立之類的我都沒有,我也沒當過主管,所以如果我用行為事例面談,那我沒什么東西可以說,當時面試的時候,我什至直接在白板上開始寫出我的想法。
?
這種操作有兩點很關鍵
1、聽懂對方需求
就是能夠明白企業(yè)敘述的困難,才不會雞講同鴨講。
2、敢銷售自己
我不鼓勵大家吹牛,因為厲害的面試官一定會發(fā)現(xiàn)。
?
我想鼓勵大家不要畏懼去討論你沒經(jīng)驗的議題,我?guī)缀醪辉谖恼掠谩肝摇巩斪鳂祟},這篇會這么寫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清楚不是人人都適用這個方法,所以僅分享給筑招網(wǎng)求職人才參考~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