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會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專業(yè),但怎么實際上說到開會又總是覺得拖沓、好煩、浪費時間?
?
唉!我要去開個會,晚點回來、今天開了一天的會仿佛常常聽到這些對話,開會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專業(yè),但怎么實際上提到開會,又總是覺得拖沓、好煩、浪費時間?
?
要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會議這件事情的本質(zhì)。會議兩個字如果分開來看,可以看做是會面、集會并進行決議、提議、議論之事,因此一般講到會議時不外乎是為了決策、報告和思考這三種方向,那我們就按照順序來針對這些不同性質(zhì)的會議做個別討論。
?
在每個新的項目開始之前,通常先有的就是報告或思考類型,可能是要報告公司或部門的新目標或方向,此類型的會議實際上應(yīng)該是最快速的,甚至只能算半個會議,畢竟是單方面的布達事項,并不需要雙向溝通,也因此只要將所需報告的事項說明清楚即可。
?
若無法把握事項的宣達時間和議題,建議可配置一位會議主持人,其工作是確保議題不偏題以及時間之控管,此處指的并非負責報告和發(fā)話的人哦!當然有人會質(zhì)疑為何不用文書傳達即可,連集合的時間都不需要,確實如果要報告的事項非常明確又便于發(fā)布后續(xù)工作項目,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但如果今天是較為進階一點,要報告的事情是需要做細部說明的宣講會類型,那么能夠當場面對面馬上把能解釋清楚的問題一起解決,比起書信往來更有效率。
?
因此最適當?shù)淖鞣ㄊ窃跁h前,先將本次會議所要宣達的事項透過文件讓與會者先行了解議題,并在會議之前先整理好對這個議題的想法(包括問題點及改善建議),這樣在會議中就可以提出問題并請報告者說明釋疑,可以省去理解事務(wù)所需要的時間。
?
那么既然已經(jīng)進到開啟新項目的階段,就會有需要思考的發(fā)想會議,這類會議以討論、提案為主,但常常會變成最為空轉(zhuǎn)的會議,其根本問題出在大家以為這種會議就是用來讓大家在會議上思考,沒考慮到的是思考一個新項目是需要時間消化、沉淀、發(fā)酵的過程才能轉(zhuǎn)化出一個成果,因此這類型的會議所需要的也是在會議前先給予議題(也就是討論主軸),并請大家在會議當天提出規(guī)定量的想法,這個做法有點像是前面提到的宣講會,只是每個與會者都要各自進行說明與提問,當然這樣的發(fā)想過程不可能只用到一次會議,因此這邊筆者強烈建議在每次會議結(jié)束前要由會議主持人統(tǒng)一進行會議結(jié)果的報告,這包括當天的討論結(jié)果與問題,并提出下次會議前各自要準備好的功課,好讓下次會議也能有效進行。
?
如果今天是要以決策為主的會議,需要把握的就是確保決策過后不需要讓本次的決策無效,因此最好的狀況是在會議之前將決策議題、決策目標與KPI知會所有與會人,以及原先策畫的團隊與后續(xù)要執(zhí)行的團隊(不只是主管階級),最好在決策前將可行性、有效度等問題都能考慮清楚,并在會議中提出問題點和改善建議,同時要有負責敦促會議進行的角色,不要讓害怕負責的情緒影會議之響整體進行(雖然這又是另一個公司文化層面的問題)。
?
筑招網(wǎng)小編最后整理一下,并補充一點所有會議都能通用,應(yīng)該培養(yǎng)的好習慣:
?
◎會議前先通知與會者本次會議的議題內(nèi)容,讓大家有備而來。
◎會議前要訂定會議目標與期望進度。
◎會議中要有負責確保會議進行的把關(guān)者。
◎會議結(jié)束前要統(tǒng)整本次會議結(jié)論,這邊可以將會議紀錄傳閱,讓與會者簽名,讓彼此確保認知一致。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