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帶95后女下屬參加酒局,被懟“咋不帶你老婆”
前今天看見一個非常熱議的話題“95后真是職場清流”,有朋友透露到:朋友的女兒,職業(yè)院校畢業(yè),在一個中小企業(yè)做前臺,周五晚,老板要請客戶吃飯,說一桌都是男的,想找個女孩子活躍一下氣氛。
于是讓朋友的女兒下班了跟著他一起走,可這閨女很直接地問老板:“為什么要我去?為什么不叫你老婆去呢?”給老板楞了半天。
一,付出和回報對等,比畫餅更有效
對于剛踏入職場的95后一代來說,比起公司承諾給他們廣闊的成長平臺、暢通的晉升渠道和多元化的學習機會,他們更看重的是眼中的“真金白銀”。
“如果你給錢,我可以努力。你隨意給錢,我也隨意?!?/span>
“加班肯定有加班費。如果不行,就別讓我加班!”
“老板畫的蛋糕我消化不了。不如給我一碗粥,可以幫我解決當下的饑餓?!?/span>
起初,我們在80后倡導的是“奉獻”。圍繞我們職場生活的關鍵詞是長期愿景和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但對于90后來說,關鍵詞是付出與回報的強烈對等。實用主義成了他們自我保護的盔甲,外人不得侵入和擊破。
一位HR在網(wǎng)上公開發(fā)言,說95后太任性了,條件是面試的時候談好的。結果他一入職就辭職了,不到半天就走了。
HR很生氣。吐槽95后,她沒有責任感。她說如果辭職就辭職,完全不考慮公司利益。網(wǎng)友看到后表示這種情況很正常,一定是公司給的工資太少了,不然承諾的工資事后給不了。
抱怨員工不考慮公司利益的時候,不先想想公司有沒有為員工考慮,確保沒有畫餅?作家連岳說:年輕人不愛錢,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實際上,工作是一種等價交換,你得到的錢和你做的一樣多。90后非常重視這樣的平等勞動。如果工資太低,就是對他們勞動的不尊重。
精神食糧,畫餅充饑,已經(jīng)不適合這種職場新生代。他們真誠地出售藝術,拒絕畫餅,渴望平等的真實回報。90后是一股洶涌的浪潮。這一代人有這一代人的優(yōu)點。他們不怕傳統(tǒng)職場文化的糟粕,敢于表達訴求。
希望大家都能在合適的職場土壤中成長,無懼風浪。
二,挑選適合的工作,比職場體驗更重要
最近社交媒體上關于“95后秒”的話題太多了,主要是關于“95后辭職太頻繁”的現(xiàn)象。于是人們紛紛列出“95后辭職原因”,貼上“矯情”的標簽:公司環(huán)境不好,同事不好相處,午飯?zhí)y吃等等,一言不發(fā)就辭職了。
基于這些辭職原因,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不能吃苦,不知道如何堅持。評判標準都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卻從來沒有站在90后的角度去看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更注重什么。
這個95后,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看似漫不經(jīng)心,但這背后反映出來的是他們在工作中更注重個人體驗。比如辦公環(huán)境是否舒適,工作氛圍是否愉悅,與領導同事的溝通是否順暢,公司福利是否健全等等。
90后提倡的是“經(jīng)驗即正義”。良好的工作經(jīng)驗可以給他們帶來歸屬感和認同感,讓他們由內而外充滿積極蓬勃的力量,從而增強他們在工作中的主動性。星巴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稱每個員工為合伙人?!皼]有員工,只有合作伙伴”是他們一直堅持的理念,他們也這樣做:
不斷為員工提供能體現(xiàn)公司關懷的各種資源,不斷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尊重員工和團隊,讓所有合作伙伴都能置身其中,感受到歸屬感和美好的工作體驗。
好的工作經(jīng)驗雖然不能像薪資福利那樣量化,但卻是職場上的95后。他們越來越關注的不是自己短暫的跳槽周期,而是自己在選擇工作時更加精細化的體驗需求。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