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滔滔不絕、能言善道的人,別人不見得樂意聽他說話,但是懂得傾聽的人,容易掌握他人的意見與想法,更能使對話有質(zhì)量、深度。當對方的觀點總是被重視,自然喜歡和你相處,以下提供5個溝通技巧:
?
一、用開放的態(tài)度聆聽
許多人在相處時,常帶著競爭意識交談,想要辯贏對方。對方一句無心的話,也要回嘴反擊,造成更多對立。傾聽時應放下成見,想辦法適應說話者的思維,而非一較高下。
要降低這種競爭心態(tài),不妨刻意提醒自己,不要試圖說服對方,也要減少先入為主的判斷,學習接受不同觀點。另外,回應對方時,注意自己是否常說出“可是”、“雖然”等口頭禪,因為這代表你接下來將說出反面論述。
?
二、站在“溫和”的談話位置
你坐在辦公桌前,主管站到你身邊詢問工作進度,是否感到無形壓力?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曾調(diào)查對話中的位置分布狀況,發(fā)現(xiàn)高處、右側(cè)、前方,會顯得強勢,給對方比較大的壓力。
因此,當你需要聽別人說話時,不妨使自己處于較溫和的位置。例如,聽同事訴苦,就并肩而坐,保持同樣高度;聽取主管命令時后退一步,避免帶給對方不必要的壓迫感。
?
三、復述對方說過的話,表達認同
談話的重點在于理解彼此、獲取信息,以及給予對方回饋。所以,不論面對熱情的想法、焦躁的情緒或是觀念沖突,都應先著重于理解他人,再展開后續(xù)對話。
要做到這點,你可以重復對方說過的話,來加強信任與共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原封不動重復,像是對方說:我連續(xù)加班5天了,好累!你可以說:加班5天了,這么多?來接續(xù)話題。
?
四、看時機提問,增加談話深度
傾聽的時候,你可能心中有許多疑惑,這就如同閱讀文章,未完全理解所有內(nèi)容。這時可適度提問,讓對方多說一點,但也要避免詢問太多問題,以免打斷對方思緒,造成負面觀感。建議利用10~15字的“短問句”繼續(xù)話題。
那么,該如何問出好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大致了解談話主題后,可以開放式提問,著重人、事、時、地、物等細節(jié),使說話者進一步描述相關內(nèi)容。
?
五、不隨意換話題,避免過度搶話
一個好的傾聽者,最大的敵人就是想要主導對話,急著表達意見,或者隨時都要變換話題。假設交談到一半,你聽到引起你共鳴的細節(jié),但 在得到發(fā)言權(quán)之前,盡量不要用“說到這個,我…”“講到這件事...”改變談話主題。
另一方面,傾聽時也要注意對方談論的是現(xiàn)況或是過去的經(jīng)驗,倘若對方只是回顧某個時期的感受,傾聽者就無需急于附和我也是。比較好的做法是,輪到自己開口前,額外默數(shù)3秒,向?qū)Ψ奖砻鳎@些回應的話有經(jīng)過思考。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