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階主管,在招聘求才過程中,面試通常是最后一個把關的動作。所以在與這些優(yōu)秀人才面談時,能力與技術已經不是我最主要的考察,反而是...
前不久我接到一位離職員工寫給我的信。
當我打開這封信時,突然有張千元大鈔掉出來嚇了我一跳,這位員工在信中首先感激當年我對他的提攜與照顧,并遺憾在他任職于本公司期間,曾把公司的信紙及文具帶回家使用,所以他寄上這張千元大鈔作為補償,并幽默地說:「我相信這一千元應該是夠的?!?br>
我看了很感動,因為他讓我看到人心善的一面,也讓我想到在當初面試這群工作伙伴時,常常都是因為面談過程中的一句話打動了我,讓我當下決定錄用。
究竟是怎樣一句令人心動的話呢?
作為高階主管,在求才過程中,面試通常是最后一個把關的動作,當人選準備與我進行面試時,他們都已經過其他部門主管層層考核與篩選,并擁有一定的能力才會來到我面前,進行最后的面試。所以在與這些優(yōu)秀人才面談時,能力與技術已經不是我最主要的考察,反而是從他們的談話中所透露出的人格特質,讓我決定是否錄用。
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幾則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老板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br>
「你認為你的前任老板對你最不滿意的一點?」當我用這個問題來詢問眼前這位求職者時,她說有一次放臺風假,沒想到老板還是跑到公司去巡視窗戶是否有關好,是否有漏水的情形產生,隔天上班時老板很嚴肅地提醒她:「昨天雖然是臺風天,我還是必須來公司巡視,你身為秘書更應該要有這個常識?!?br>
這位求職者對我說:「前任老板覺得我已經做得不錯,但是他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刮衣犃酥?,當下決定錄用她,因為從這件小事可以得知她的前任老板是一位要求嚴格的主管,受到這種熏陶的屬下,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不想違背自己的原則。」
另一位求職者當我問他為何離開前任公司時,他答說因為之前的公司必須應酬喝酒,但是他是虔誠的基督徒,遵守不喝酒的嚴謹教律,所以選擇離開。
「你為什么不敷衍一下,喝半杯就好了呢?」我好奇地問。結果他表示:「抱歉,我絕對不能違反教律,哪怕是一點點。」這句話讓我深受感動,決定錄取他,因為這個世代能自律的人已愈來愈少,而自律恰恰是現(xiàn)在職場工作者最需要的一項。
「只要公司有需要,車程時間對我來說不是問題?!?br>
這是發(fā)生在上海分公司的一次面談。這位與我面試的女孩是上海人,父母都是文革時期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從小生活困苦,但是非常有教養(yǎng)。
當時我已經面試了許多上海年輕人,當我詢問他們:「將來我們會在上海郊區(qū)設分公司,來回車程至少1至2小時,如果你被派到那里,可以接受這種長時間的往返嗎?」
這些求職者聽了之后都面有難色,許多上海年輕人找工作都希望是交通方便、地鐵可以到達的地方,而不是要坐1、2小時公交的距離。
但眼前這位上海姑娘聽了我的問題卻毫不猶疑地說:「1、2小時的車程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只要公司有需要,我可以完全配合公司的調動。」后來這個年輕人在公司果然做得十分出色,1年后很快的獲得升遷。
除了上述這些實際例子,還有很多讓我心動而決定錄用的一句話,包括求職者表示因為喜歡我們公司總裁的理念——「任何新事業(yè)的開業(yè),只問是否對社會有助益,不要問是否能為公司帶來利潤?!?br>
又或者是愿意放棄在知名房地產公司策劃工作多年的工齡,勇于挑戰(zhàn)自己,展現(xiàn)決心擔任業(yè)務銷售的工作。她說:「我不怕業(yè)績壓力,在人生的工作資歷中,若缺少銷售一項,就不算完整?!?br>
所以,有時候求職者被錄取的原因不見得能力與技術都是最優(yōu)秀的,反而是在面談過程中不經意流露出的一句話,打動了老板的心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