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就是主管,只要是職場上的一員,就該遵守職場倫理,不會拿捏和主管相處的分寸,小疏忽也很可能不斷累積惡化,為你職場生涯帶來大災難。
?
主管或老板的禁忌因人而異,范圍可大可小,大至泄露商業(yè)機密,小到上班遲到、報告不按照格式填寫,都可能是老板心中的紅線。
?
任何主管都無法容忍的行徑
?
每個主管的好惡不一樣,但有些卻是所有主管們都會反感的行為,筑招網小編把這些下屬禁忌分為4大板塊:
?
1.不受教:總是把主管的話當耳邊風,不當一回事,左耳進右耳出,口頭上隨便敷衍幾句,卻沒有行動,不肯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或方法,幾次下來主管不會想再教你;如果不把告誡放心上,一再犯同樣地錯誤,更是所有主管不能忍受的大忌。
?
2.不主動:總是要主管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凡事都得主管開口詢問、三催四請,主管不交代就不去做,這會讓主管覺得很不放心,也感受不到你對工作的熱情。
?
3.不守法:身在團隊之中,就必須遵守游戲規(guī)則,即使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定下規(guī)矩必然有道理,無論你是多優(yōu)秀的員工,無視于公司規(guī)定,就是挑戰(zhàn)公權利,也等于沒把主管放在眼里。
?
4.不合作:每位主管都重視團隊合作,如果你太本位主義,老是把為什么這要我做、我不喜歡、我不想要掛在嘴邊,所有事情都以我為出發(fā)點作考察,我行我素的自私下屬,一定會讓主管反感。
?
別仗著交情失去下屬分寸
?
除了工作態(tài)度外,和主管相處也有諸多禁忌。親近生間隙,小編提醒大家,大部分在這類板塊踩到主管紅線的,往往都是和主管交情較深厚的下屬,一不小心就失了分寸。
?
1.打探主管隱私:上司的私人生活,包括婚姻狀況、薪水,都不是下屬該過問的范疇。即使無意間得知主管的隱私,也要閉緊嘴巴,別像挖到寶般地到處宣傳,那可會招來大禍。
?
2.和主管稱兄道弟:俗話說論輩不論歲,只要是主管,就該有適當的分際,即使你再資深,也萬萬不可叫主管小老弟;和主管是再要好的朋友,在工作場合也不要直呼主管小名或綽號,和主管對話要保有基本禮貌,別因為有交情就在同事面前大開主管玩笑,或和主管勾肩搭背,這都會傷害主管在其他下屬前的威信。
?
3.對主管嚼舌根:有些下屬喜歡打小報告,作為忠誠的展現(xiàn),但很可能適得其反,嚼舌根的行為會讓主管覺得,你是個不值得信賴的對象。喜歡在主管面前評論別人,更會讓主管擔心:你是否也在背后對我品頭論足。
?
3.靠主管狐假虎威:不要在同事面前炫耀和上司的私交,更別仗著和主管的交情,在辦公室狐假虎威、拿著雞毛當令箭,甚至自作主張下命令或做決定,上司一定無法忍受有人越俎代庖當地下主管。
?
4.把主管當傾訴對象:主管不是心理醫(yī)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瑣事、感情困擾都向上司傾吐,主管可沒理由、也沒時間當你訴苦的垃圾桶。分享私生活看似是溫暖的交流,但掏心掏肺什么都說,反而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招來主管的反感。
?
5.向主管邀功:你可以運用一點技巧,適時讓上司注意到你的價值,但不要把所有功勞都往身上攬,仿佛沒有你就不行,沒有主管喜歡下屬是個炫耀狂。
?
6.給主管難堪:主管當然也會犯錯,下屬若是當著其他同事面前公然糾正,上司會惱羞成怒可想而知。即使發(fā)現(xiàn)主管有錯,最好用提醒或建議的方式,讓主管有臺階下,別不長眼地說你怎么會這樣做,而是提供另一個角度或作法讓老板參考,如果這么做可行嗎?
?
7.背地說主管壞話:人前人后都要尊重主管,背地議論同樣犯了職場大忌。紙包不住火,只要你對主管有負面批評,遲早會傳到主管耳里,甚至還可能被加油添醋。即使同事們在議論主管,也不要加入討論行列,幾次下來同事看你不響應,就沒興趣再找你碎嘴了。
?
8.對主管視而不見:沒有人喜歡當空氣,雖然見到主管未必要起身恭迎,但也不要假裝沒看見,或是掉頭走開,主管都會看在眼里。自然地打聲招呼,有活力地問候,會給主管留下大方得體的好印象。
?
9.拉黨結派:下屬可以表現(xiàn)領導力,但不要成為幫派,沒有主管喜歡團隊有派系之分,小圈圈經常把組織利益擺在其次,分化團隊、削弱團隊戰(zhàn)力,讓辦公室的人際關系復雜化,絕對是主管眼中的問題人物。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