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世上有一種人,注定就是會吃很多“太真”的虧。
?
我說的不是“講話比較直”這種“太白目的真”?!鞍啄俊迸c“真誠”是兩回事,不顧別人感受叫做“自私”。喜歡直接對別人的弱點公開指點,這就是病了,得治,藥還不能停。
我說的是“說真話、辦真事、求真知”這種“坦蕩的真”的虧。
?
從小我們被教育著“坦蕩”是美德的同時,這個社會似乎又試圖想要馴服我們?nèi)ソ邮芤环N人性的相悖論,所以在“把話說對,不見得是好的,但是做得對”與“把話說好,不見得是對的,但是做得好”之間,我還是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學習如何平衡。
“直言不諱說出觀點,高效溝通直奔重點”是很多人的做事風格。但是,對于玻璃心,爾或是習慣用詞含糊、避重就輕、見風使舵、無限拖延、趨炎附勢的人而言,這種擁有“明確觀點”和“直入重點”的人,往往就會被視為“攻擊性角色”,是敵人,得防!我就納悶了,這實在無關(guān)處事圓不圓滑呀,而是連“做事”的時候都要拐著彎說話,到底哪來的毛???
為何總是都要等到危機出現(xiàn),才實話實說?為何明明可以先預(yù)防的事情,都要等到發(fā)生了才來追責?到底是因為擔心一開始多說多錯,還是害怕扛責?難道是因為習慣避重就輕,有事才能明哲保身?
?
我的性子實在不是圣人,孔老夫子教的我全都沒學好,似乎每件事情,哪怕我只是提出疑問或只講重點,都很容易被人貼上“反對派”或“不友善”的標簽。長此以往,這種“溝通成本”有時會大到讓人寧愿被曲解。但,總不能老是吃虧吧?
?
只是當你發(fā)現(xiàn)即使就事論事,同樣的事情還是會因為說法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時,你就會明白,有時候事實/心情如何一點都不重要,重點是誰來解釋這些事實。但,還是得找方法呀。慢慢地,隨著職務(wù)的需求與擴張,我身邊就會出現(xiàn)一種特別可愛的角色——“本人官方的官方發(fā)言人”。
?
小智,典型復(fù)雜性人格代表。一個在美國受藝術(shù)教育,家中經(jīng)營代理日本商品的小康家庭長大的小孩。盡管接受著西方教育的薰陶,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專業(yè)的自信。然而行事上,卻像日本人一樣,在自我約束下總壓抑著情緒,缺少突出個性和主見的勇氣,即便不爽或不開心,都仍能完美展現(xiàn)禮貌和忍讓。
?
當“木木的果斷堅定”遇上“小智的禮貌忍讓”,簡直是:無!比!真!誠!的!虛!偽!
?
除非是直接面對面Battle的會議,為了避免我的直言溝通容易造成對方的玻璃心碎,為了減少我的硬氣態(tài)度容易被人斷章取義,所以只要是對上老板、投資人,或是乙方,需要靠傳訊軟體或電子郵件來表達立場的書信內(nèi)容,偶而就會需要我方官腔高手來替我潤飾文字。
?
舉例:
我的版本
“親愛的OOO哥,
這邊幾件事情說明。雙方是基于信任為前提下才有的合作,但回顧過去,我方一直在妥協(xié)和放棄許多堅持,而這次貴司仍是拒絕我們提出的調(diào)整要求,一而再不合理的狀態(tài)實在讓人無法接受。我再次明確表達我們的立場:我方并非支付費用讓貴司設(shè)計師做作品集,多次與貴司團隊溝通皆是得到無法配合的態(tài)度,這完全不符合原先期望建立的良好合作關(guān)系。我們講求職業(yè)精神,如果能講究就不將就,一切要求都是職責所在,盼能理解。
?
我將如實匯報老板細節(jié),希望貴司能夠配合并加快進程。如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lián)系?!?/span>
?
小智版本
“親愛的OOO哥,
非常抱歉打擾您,這里有一些想法需要與您討論。在我們的合作過程中,我們一直以尊重和友善的態(tài)度提出意見,并且愿意做出許多妥協(xié)。而回顧過去的溝通,我們認為大部分的要求都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但貴司還是只愿提供少數(shù)調(diào)整,甚至拒絕。對于我們的需求可能帶給貴司困擾,我深感抱歉。
?
無論如何,我希望您能理解我們只是希望認真地完成工作,而不僅僅是草草了事。我相信這是每位專業(yè)人士所追求的心態(tài),也是對工作負責任的表現(xiàn)。目前,我將如實向上級匯報這些細節(jié),我們的溝通過程一直保持透明和公開。我相信雙方都能明確辨識出我們提出的要求和回應(yīng)的態(tài)度都沒有超出合理范圍。在確認這些事項后,我們可以順利進入工程階段。
?
我們非常感謝貴司的努力和付出。如果需要進一步溝通,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再次向您表達我們的歉意,希望能夠以友好和建設(shè)性的方式繼續(xù)合作?!?/span>
?
看到?jīng)],能五句話告知的重點,我家官腔王可以從“請、謝謝、對不起”給你寫個九九八十一句通體舒暢。似乎連一句“去他X的”都能說得又甜又柔又婉轉(zhuǎn)。
?
如果說人情世故就是被人欺負了也要繞一大圈說話,那么我慧眼識小智為英雄,小智會演也是我英雄,這樣的配合可真好呀。小智都被我訓練成真人AI了。
?
無比真誠的虛偽,還是虛偽嗎?
其實憑心而論,站在做事角度而言,這根本無關(guān)說話圓滑與否,而是對于一個不愿違心的人而言,站在利益前面,一旦做“對的事”說“真的話”就容易成為“惡的人”。若再被牽扯進利益斗爭的關(guān)系里,難免容易在第一時間吃虧。
?
只是當大家都在學習高情商隱忍之術(shù)時,最后的選擇大多是把“真話”給吞了。而不愿違背心意的我,還是不想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既然不想讓虛偽帶走真誠,那至少可以用虛偽包裝真話吧。
?
所以我從不覺得和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態(tài)度就是虛偽。這就像是我可以穿高跟鞋,也可以穿平底鞋;我可以喝生啤酒,也可以喝紅白酒;我可以吃路邊攤,也可以去餐酒館;我可以很強勢,當然也可以很溫柔。
?
這并不是心口不一,而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技能。凡事沒有絕對,我的態(tài)度本來就取決于你是誰,只要是真誠的,那么就算是無比真誠的虛偽,還是真的。
?
有人會質(zhì)疑:“這不就是所謂的面具?”你若是接受不了,那不如浪漫一點想,就當是“上升星座”的概念也行呀。正如作家蔡康永說過的:“社交時有面具可戴,是值得慶幸的事,為什么要排斥?”我們都知道“做人要方正,處事需圓滑”的道理,但做設(shè)計的都知道,圓滑,是出于方正的四角,它可以銳利帶刺,當然也可以修邊柔和,不過前提都是,它的本體是方正的。
?
因此,我始終深信著:就算處事要圓滑,不代表就得扮演小人;就算從商要手段,不代表就必須要狡詐;以真處事,以誠待人,就算吃虧有理苦也值得。畢竟圓的東西堆不高,必須要方方正正才能堆得高,我想做人也要如此才行。
?
無比真誠的虛偽,可能只是面具,但無比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那你說什么是虛偽?是你假假對我好,卻真真的在騙我,用假意糟蹋真心,這才是虛偽。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