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時,我發(fā)現了兩個重要的秘密:信念和關鍵。
?
信念是我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領悟出來的核心思考方式,讓我有動力與方法,可以不斷挑戰(zhàn)各種困難;關鍵是生活迷宮的指南,讓你了解如何成為不凡的關鍵人物。
?
這也是我經歷了無數個焦慮與挑戰(zhàn),慢慢學習、自我探討、體悟、請教前輩、閱讀的精華總結,學習這些信念和關鍵厚,能讓你更加清晰地看待人生、更勇敢地面對困難,成為最好的自己。
?
畢竟,在真實世界里,困難并不是最大的敵人,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所產生的焦慮和壓力,才是你人生最大的魔王。
?
成為內心擁有強大信念的人,養(yǎng)成正向循環(huán)模式!
?
在面對挑戰(zhàn)時,我們因為缺少核心信念,所以會被情緒吞噬,失去自信,讓疑慮和焦慮無限放大,最終迷失在困難中。
?
1.每個人都是在過程中成長蛻變的
?
你可能會因為身邊的人和事陷入比較地獄,讓你覺得焦慮,更最可怕的是,現在社群媒體發(fā)達,你可能還會跟很多不認識的人比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這只是你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困難。
?
面對這些比較,你首先要學會的是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要害怕你的感受,承認你的恐懼和疑慮,但不要讓它們控制你。想一想,為什么你會有這些感覺?是期望太高?還是因為比較?當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些感覺,就可以針對問題解決。
?
信念,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其中潛在的課題是面對,它們是一體兩面,當你愿意面對,就能慢慢地探索出信念,當你有信念,就能面對未知,讓心態(tài)強大,形成正向循環(huán)!
?
記住,別讓比較成為你的負面情緒源,因為它會讓你進入負向循環(huán)并自我懷疑,學會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找到核心信念,主導自己的人生。當你專注當下,不再被焦慮困住,才能克服難關,成為更好的自己。
?
考大學失利是我人生第一個大挫折,所以上大學后,也曾想轉學或轉系,尤其是看到兒時玩伴都表現得比我好,更是百感交集!同時產生羨慕、恐懼、害怕、迷茫的感覺:羨慕同學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恐懼自己因此失去很多、害怕自己越來越糟,迷茫未來的出路。
?
有時,我們會發(fā)現自己的恐懼是比較造成的!舉個例子,想像你是個熱愛畫畫的女孩,目標是成為藝術家。有一天,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個同齡女孩,她的畫作受到大家的贊譽,而你卻覺得自己還差得遠,于是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才華,感到恐懼和焦慮。
?
但是,如果換個情況,假設自己跟理想有差距,但比身旁的同學好一點,通常心里感受也會好一點,雖然有點難過,但不會迷茫,這才是大家遇到困難時的心理感受,但很少人愿意面對它,最后只記得恐懼與焦慮。此時你只要明白,每個人的成長速度和條件都不一樣,別人的成功并不意味著你的失敗,反之亦同,不用做任何比較去放大恐懼。
?
回到我當時的狀況,我下定決心要考轉學考,但是又提不起勁,畢竟才剛考完大考,于是出現一段渾沌期:今天下定決心、明天又提不起勁的循環(huán)狀態(tài),讓我越來越焦慮,因為我一直以來就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此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比較笨才會這樣?接著出現第二個惡魔:自我懷疑的負向循環(huán)。
?
一旦形成這個循環(huán)就很糟,也很難跳脫,并且不易察覺,循環(huán)久了就會選擇放棄,因為人性討厭待在不舒服的狀態(tài)。
?
不過當時的我很幸運,透過大量閱讀讓我突然頓悟,也讓我想到自己從小的手作能力就很強,不論是畫畫、勞作、寫程序、做設計,我都是先動手,邊做邊學,做得很開心,念書雖然都能念進去,但是考試常常不小心失常,那時我心中浮出:考好大學的目的,未來不就是要找到好工作嗎?如果我直接開始工作或做跟未來有關、又能做好的事,比別人早四年起步,應該也不錯吧?這時,我真的超開心的,瞬間覺得前途光明,而這就是打破負向循環(huán),建立正向循環(huán)。
?
當我后來步入職場,挑戰(zhàn)跨領域工作時,又遇到類似的負向循環(huán),例如:我去銷售3C產品時,因為不懂方法而業(yè)績掛蛋,但透過觀察前輩與請益,列出自己的優(yōu)勢,從前輩的分享中找靈感,代換成我的方法來執(zhí)?。果然隔天業(yè)績就好轉了,這就是正向循環(huán)模式。
?
接著在創(chuàng)業(yè)、管理、擔任企業(yè)顧問、設計產品研發(fā)、做?銷等不同面向,我都是用同樣?法面對,并稱它為自我肯定正向循環(huán)模型。從升大學的挫折體悟出打破負向循環(huán)的模式,在做研究、接案、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正向循環(huán)模式都為我?guī)砗艽蟮膸椭?/span>
?
2.打破負向循環(huán)的焦慮,關鍵是面對現況
?
當你遇到窘境,要打破僵局,必須先面對現況。所謂面對就是在觀察他人之后,要客觀地列出自己的優(yōu)勢,把自己的優(yōu)勢加上客觀面對真實的現況,列出解決方針,開始探索新的目標。
?
很多人都會說要面對問題,但我不喜歡這樣說,問題感覺像是負面詞,所以我更喜歡說現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基于對現況不了解,進而幻想出來的,這就是感到焦慮的原因,你會焦慮其實是因為不了解現況,加上沒有面對,所以就無法找到解決方法,又或者是亂找解決方法,讓自己越來越累,形成負向循環(huán)。
?
我會把面對當作是第一個關鍵特質,因為如果沒有學會面對,學再多也就只是事倍功半。想想看,如果我提出一個方法可以讓你在創(chuàng)業(yè)或職場上更有方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為你不敢面對真實情況,導致怎么套用方法都失敗,這樣不是很可惜嗎?你可以學習變更好的千萬個方法,可是一旦不面對現況,就像在黑暗中亂開槍,永遠射不到靶心。
?
那么人們?yōu)槭裁礊椴桓颐鎸ΜF況呢?
?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腦補太多,所以我分享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幫助你面對現況:五月天的阿信在讀大學時就要決定是否休學、專心投入于全職的樂團,某天他騎摩托車經過一條很長的隧道時,就告訴自己,騎出隧道的最后一個念頭,就是他的決定!
?
最后他決定要全心做音樂,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天團。當時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深受啟發(fā),于是開始思考他之所以會這樣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讓他快速地面對現況做決定?我分析后發(fā)現其實關鍵是:有限的時間+關鍵的提問。
?
阿信絕對不是第一天就知道正確的提問是什么,但他是怎么找到正確的提問?于是我假裝自己是阿信,我發(fā)現關鍵是把現況、想要實現的理想、可能遇到的風險寫下來,中間的差距跟努力就是關鍵提問。
?
關鍵提問浮出后,就能逐一看題解答,以下是我模擬的答案:
?
一、休學的風險是如果做音樂失敗,就一切歸零回去念書!
?
二、如果沒有實力把音樂做好,那就努力練習!
?
三、當下最熱愛的事情就是音樂,沒有會讓自己分心的事!
?
四、努力把音樂做好,讓人愿意等我當完兵繼續(xù)支持!
?
五、可以!但只要把音樂做好,就不用回去念書!
?
一一列出后,就會發(fā)現背后的解法其實是同一個:把音樂做好,就好了!最糟就是回去念書,這樣決定不就很簡單嗎?
?
那時我就發(fā)現,人會焦慮迷茫、無法做決定的關鍵就在:沒有面對現實的狀況、沒有面對想要的理想、沒有面對可能的風險。
?
不搞懂這三件事就會提出歪問題,而歪問題當中又會夾帶情緒,導致情況越弄越復雜,最后選擇逃避,進入負向循環(huán)。有沒有發(fā)現面對現況時,能夠讓你克服難關的是信念,而信念卻在自己愿意面對現況時才會浮現,變成你的答案。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我把信念當作秘密來分享的原因。
?
當你想要開始面對現況、找到信念時,可以這么做:
?
一、空出一段有限的時間。
?
二、寫出我現在的現實狀況。
?
三、寫下我想要的理想狀況。
?
四、寫下我可能的風險責任。
?
因此我延伸出了一套紙、水、天決策法,這是什么呢?我在迷茫焦慮時,會拿出一罐大約一公升的水、一張白色A4紙以及自行規(guī)定時效為一天。
?
一公升的水用來搭配時間限制,我要在一天內把水喝完前,做完階段性決定;一張A4紙,是我用來限制空間,要在寫完雙面A4紙以前,把階段性能想到的現況、理想、風險寫進去。接著開始寫下我本來的提問,開始邊喝水邊寫階段性能想到的現況、理想、風險,在水喝超過三分之二時,開始列出關鍵提問,然后看著這些提問,思考是否存有有把握的解決方向,如果超過60%把握,我就會做,就是這么簡單!
?
有發(fā)現嗎?我把整個過程當作在看別人的問題一樣,少了情緒影響,自然能客觀面對現況,也能列出關鍵提問跟解決方針,這樣的決策法可以讓你快速面對現況、降低焦慮。
?
或許你還不清楚具體方向可以怎么做,建議先學習那些信念跟你接近的人,照著練習看看,相信這個過程可以協(xié)助你面對外在挑戰(zhàn)與安撫內心焦慮的!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