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著新進同事都小到可以當自己的小孩,以前年輕碰到的上司也漸漸快退光,年輕一輩的還變成自已的主管,他感慨「工作做久了不退好像變成賊,還要看以前手下的臉色,沒辦法誰叫他是我主管,越做越傷心…」明明是經驗豐富的老員工,為什么卻工作越久越沒自信,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
對工作失去自信怎么辦,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
屆齡50歲的好友一直想離開職場渴望退休,但卡到家里房貸、小孩教育費…..等只好面對現(xiàn)實繼續(xù)上班,她覺得工作久了失去熱情很懷疑自我價值,不知為何而做,覺得人生再耗下去健康跟生命都會消失殆盡,但又無力改變。
?
而年齡較小的一些朋友,覺得無發(fā)揮的工作是自我內耗,可怕的是變成慣性也不想離開,但自信心也沒了,知道無挑戰(zhàn)性的工作會失去競爭力,但又不想改變現(xiàn)狀。
?
另一些朋友是內在麻痹,外在如行尸走肉,能過一天是一天,也不知這天的盡頭在哪。
工作一成不變讓您無熱忱?還是讓您懷疑人生?
?
小李跟小張同樣是公司資深員工,也都是主管職,但是工作單位不同,同樣是同個單位一待就快30年,望著年輕一代不斷進來,都可以當自己的小孩了,而自己年輕碰到的上司也漸漸快退光了,隔了世代說不上話,比他們資深的剩沒幾人,以前自己的手下,年輕一輩的還變成自已的主管,小李說「工作越久越覺得心中凄涼,做久了不退好像變成賊,年輕人都想卡位,還要看以前手下的臉色,沒辦法誰叫他是我主管,我再做下去越做越傷心」。
?
小張就不是這樣看,「就算年齡大也需要找回工作的初衷,待久了不一定會職場疲憊反而是優(yōu)勢,因為熟悉度夠經驗也足,如果久了發(fā)現(xiàn)職場如水波無痕,找不到動力,建議試著找回自己的兩心三感」「也是涼了心就會傷肝阿,所以要找回您的自信心」。
?
消極的心態(tài)是隨遇而安,抱著退休準備過日子,得過且過這種做法很不鼓勵,其實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建議能在職場外發(fā)展第二專長,提早匯整退休生涯,以銜接做準備,有動力就有正向的遠景可努力。
?
經驗值是資深員工的價值
熟悉度
新人剛進到新環(huán)境,要熟悉個人工作內容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碰到偶發(fā)事件時會更慌亂,不管是人際、環(huán)境、事務都需要時間來調節(jié),但資深前輩在職久,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是過往經歷而不是現(xiàn)況考驗,這點是資深優(yōu)勢。
?
經驗度
公司資歷等于一本書,有2-3頁剛成立也有已出續(xù)集或連載。一間有歷史的公司經歷過危機過程,這時能處理危機能力就是這些老經驗的資深同事,對公司來說就相對非常重要。尤其是草創(chuàng)期的員工對于過往經驗歷歷在目,人脈跟業(yè)務都能即時上手,對于公司與同事都是資產價值。
?
給資深員工的5個職場優(yōu)勢與建議,找回我們的兩心三感:
?
1.學習心
時代在進步,工具也不斷更新,有一位六年級的朋友就說「太早當主管連Excel、PPT都不太會,都是屬下做好報表,現(xiàn)在只會看不會做,真的有需要去學習,以前是看上級臉色,現(xiàn)在連屬下臉色都要看,會做也可少看點臉色」其實我們可以多培養(yǎng)學習心,有了學習心就會有動力,時時保有會被淘汰的心理,就會主動學習。
前幾天與幾位同事聊天,聊到(職場能力是如何發(fā)展)小吳是8年級生直覺回說「被主管逼的」小林年齡較大6年級生「學不會就復制粘貼找模仿對象」小楊剛好中間7年級生「工作碰到上網學的,學不會就問會的人」由此可見(學習)不是只有在校需要,出了社會一樣要一直學習并保有行動力,才能面對職場的瞬息萬變。
?
2.分別心
會對工作失去自信另一個原因是,無法做到公私分明保持距離,有時不是工作內容是人際讓您對工作沒了自信,小林跟小陳二人同時是新進員工,剛開始時同進同出,無話不談連假日也相約家庭聚會,因對環(huán)境不熟悉難免對帶領的主管諸多怨言。小林業(yè)務能力較佳,相較之下小陳就較為不足,小林還是很愿意協(xié)助小陳希望能一起調節(jié)這環(huán)境,后來小陳見不得小林能力太好,便跟所有同事還有主管打小報告,說小林看不起所有的人,還會私下說他們的壞話,并添油加醋將事情小題大作,造成小林被孤立并受到冷暴力。而另一方面還跟小林家人挑撥離間說小林在公司行為不當。
經過時間證明后,公司的人才了解小林為人,而家人吵了一架自然還是相信小林,但小林的心真的受傷了。職場上沒有永久的敵人,但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只要有關系就很容易變成無關系,建議還是跟同事劃分界線,將公領域與私領域分隔以后較沒問題,找回分別心后至少能維持神秘感并擁有不同領域的自信。
?
3.現(xiàn)實感
如何重拾您的自信心?要擁有想工作的心而不是度日子,小楊工作3年后感到職場疲憊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近半年來對工作內容不斷有意見,例行事項總是最后一刻才做好,交辦事項絕不妥協(xié),只要能反駁跟打折不余遺力的反抗到底,他覺得能不做就不要做,就抱著擺爛的心態(tài)工作,最后他的主管只好下達最后通牒,如無法配合,只好將他轉調其他單位,但不能保證其他單位愿意收。并叫他問自己幾個問題:
1.您愿意再重新調節(jié)跟學習(環(huán)境)嗎?您不愿意接受您能做甚么?
2.轉換環(huán)境后需要再重新磨合(人際)您準備好了嗎?您如果不能下一步想好了嗎?
3.您能接受新的挑戰(zhàn)(事務)嗎?您無法做換作您是老板您如何看自己?
他的主管是要他面對現(xiàn)實感,告訴他「您無法自我勉勵,就等著被淘汰」經過考察后,小楊知道自己沒有轉換的條件,就慢慢找回他的工作熱忱,事務上的效率也變好并找回自信。
?
4.歸屬感
也是認同感,假設您無法認同您的企業(yè)文化,一直跟自己相抵觸,不管如何工作,心里頭都會覺得不夠踏實,越久越會自我懷疑,并失去自信。如果您的心中價值為權力、金錢。您可以將您的目標放在高階主管位子上,以他為榜樣,幫自己設立年限目標。能找回自己的動力慢慢也會得到認可,并會找回失去的信心。
?
5.實踐感
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心理學評論》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需求層次理論中所提出的理論,使用了「生理」、「安全」、「歸屬」與「愛」、「自尊」、「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超越」等術語,逐步達成自我實踐目標。我們可以在職涯規(guī)劃上設立方向,實踐后就會得到心中成就感,也能找回自信心。
?
結語:
在工作中也需要活在當下,將生活當工作做,工作當生活過,只要您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就能尋回自我價值,也能找回迷失的自信心。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