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聯系左右腦的「腦梁」較粗,所以較擅長以語言表達情感。男性的腦梁則較細,因此不擅長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部分男性上司不以話語明確表達情緒,卻表現在態(tài)度上,這是造成職權騷擾的原因之一,有不少個案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了職權騷擾的加害者。我曾經咨商過職權騷擾的被害者、加害者雙方,不少被指為加害者的上司,會在無意間做出下列舉動:
※「砰」一聲用力關上門
※摔東西
※咋舌
※嘆氣
比如工作不順利的時候,上司往往在無意間以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不悅,因此帶給下屬一種不明就理的壓迫感。
下屬感受到上司的壓力,不敢表達意見、也不敢多問,只能自己硬著頭皮完成工作,這是因為上司沒有給予他們需要的資訊。上司以為自己已經把意思表達清楚了,下屬卻完全沒有動作,因此氣得火冒三丈;下屬完全沒有接收到任何訊息,也不明白上司為什么生氣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有位五十幾歲的A先生在公司擔任部長,由于四十幾歲的課長B小姐辦事不力,因此他未經征詢B小姐的意見,便直接把工作分派給她的下屬C。C身為副課長,立場上必須顧及A先生和B小姐雙方的面子,結果C除了自己原本的工作之外,還必須一并完成B小姐的工作,因此過勞。更慘的是,每當A部長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或是工作不順遂的時候,他就會采取高壓態(tài)度,因此C在完成份內工作之余,還必須小心留意部長的臉色,職場上隨時處于緊繃狀態(tài),時時提心吊膽,到了最后,對于任何風吹草動、對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產生極端反應,以致影響身心健康。
進行職權騷擾咨商的時候,我會詳細詢問受害者:「對方在什么時候、哪些態(tài)度、哪些言行舉止讓你不舒服?」我會把搜集到的這些訊息轉達給被視為加害人的個案,確認他們對此是否有所自覺。
許多情況當中,加害人往往也沒有意識到這些舉動的嚴重性,他們一聽之下大受打擊,深自反省。
從加害者的角度看來,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成了職權騷擾的加害者,自己也深感震驚。
許多受害者直到忍無可忍之前,都把這件事憋在心里,身心因此崩潰。對雙方而言,這都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結果。
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發(fā)生,上司不妨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這么做」、「你這邊做得不對」、「事情進展不如預期,我很傷腦筋」。
假如下屬也能鼓起勇氣詢問上司:「這邊我不太明白」、「這件事該怎么做才好?」一定也能把工作做得可圈可點。
上司、下屬都一樣是人,下屬本來大可委婉告訴上司:「這種言行舉止讓我很受傷」、「這種態(tài)度讓我很害怕,不敢吭聲」。不過考量到日本的風氣,也許很難做到這點。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不妨善用咨商資源與申訴窗口,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上司知道。
淪為職權騷擾加害者的上司,其實很多都是對工作懷有熱忱的人。他們一心想將工作做得更好,也讓公司更好,卻在不知不覺間成了「職權騷擾的麻煩上司」。
員工常常覺得自己只是按照指示做事,卻挨了上司的罵。只要給予更明確的指示,也能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假如上司清楚告知「我希望你這么做」,下屬也能自行思考:「既然如此,我可以做到某某事」、「這件事可以用這種方式完成」。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